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 《青年论坛》纪事

Author:   李明华
Publisher:   1 Plus Publishing & Consulting
ISBN:  

9781949736786


Pages:   598
Publication Date:   16 November 2023
Format:   Paperback
Availability:   Available To Order   Availability explained
We have confirmation that this item is in stock with the supplier. It will be ordered in for you and dispatched immediately.

Our Price $97.65 Quantity:  
Add to Cart

Share |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 《青年论坛》纪事


Add your own review!

Overview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有关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的最好的一部。--著名学者、《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 这本书不只是记录了《青年论坛》的历程,不只是具有历史记录的意义,而且为未来的启蒙运动的重新发动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徐友渔 本书""笔底流出的那些亲身经历、鲜为人知,于史无载的细节,极为宝贵。李明华最后畅开笔墨,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他尽到了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著名学者丁东 14期刊物中竟有8期都以""自由""为主题,几乎贯穿了办刊的全过程。如此密集、充分的讨论,在同时期的民间刊物里,都是仅有少见的。《青年论坛》在1980年代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这无疑具有思想史与出版史的意义和价值。--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这个刊物的确发表了好些在别处较难看到的饶有新意、颇有胆识的文章,提出了或初步论证了好些相当尖锐和敏感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这恰恰是饱学之士、老师宿儒们所未敢轻易下笔的。尽管这些文章欠成熟,有毛病,但它清楚地显示了年轻一代强烈追求改革的理论锐气和朝气。--著名学者李泽厚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思想史上波澜壮阔的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从思想的桎梏中挣脱, 呼唤自由、民主、法治和人道主义的声音空前强烈。 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理论刊物起到了先导作用,《青年论坛》杂志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它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群青年学者创办于1984年,以其敢于触及敏感政治问题的思想锋芒、清新活泼的爽利文风在理论界刮起一阵旋风,与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并称为""一报一刊""。 随着时局的跌宕,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有密切关联的《青年论坛》也在峰谷之间浮沉,经受了政治风波的惊涛骇浪,最终,熊熊燃烧的思想之火被扑灭。《青年论坛》前后跨越四年,总共出版了十四期。 《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纪事》是原《青年论坛》杂志主编李明华的回忆录。他根据亲身经历和记录,结合当年的多位同事、作者和相关人士的回忆,撰写了这本纪事。在书中,他概述了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宏观舞台,梳理了80年代中国思潮的发展脉络,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反思,在此背景下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叙了《青年论坛》的创办、发展、被整肃和最后停刊的经历。他带领读者重温80年代中国青年锐利的思想锋芒,激扬质朴的理想主义激情和关切现实、改变现实的勇气与担当,感受李泽厚、王若水、李锐、刘宾雁、戴晴等思想文化精英对《青年论坛》的支持,更难得的是,还记录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对待《青年论坛》的复杂心态和表现,对于了解中国80年代官场生态及其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极有助益。 本书披露和记载的历史细节,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

Full Product Details

Author:   李明华
Publisher:   1 Plus Publishing & Consulting
Imprint:   1 Plus Publishing & Consulting
Dimensions:   Width: 15.60cm , Height: 4.10cm , Length: 23.40cm
Weight:   0.826kg
ISBN:  

9781949736786


ISBN 10:   1949736784
Pages:   598
Publication Date:   16 November 2023
Audience:   General/trade ,  General
Format:   Paperback
Publisher's Status:   Active
Availability:   Available To Order   Availability explained
We have confirmation that this item is in stock with the supplier. It will be ordered in for you and dispatched immediately.

Table of Contents

Reviews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有关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的最好的一部。--著名学者、《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 这本书不只是记录了《青年论坛》的历程,不只是具有历史记录的意义,而且为未来的启蒙运动的重新发动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徐友渔 本书""笔底流出的那些亲身经历、鲜为人知,于史无载的细节,极为宝贵。李明华最后畅开笔墨,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他尽到了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著名学者丁东 14期刊物中竟有8期都以""自由""为主题,几乎贯穿了办刊的全过程。如此密集、充分的讨论,在同时期的民间刊物里,都是仅有少见的。《青年论坛》在1980年代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这无疑具有思想史与出版史的意义和价值。--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这个刊物的确发表了好些在别处较难看到的饶有新意、颇有胆识的文章,提出了或初步论证了好些相当尖锐和敏感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这恰恰是饱学之士、老师宿儒们所未敢轻易下笔的。尽管这些文章欠成熟,有毛病,但它清楚地显示了年轻一代强烈追求改革的理论锐气和朝气。--著名学者李泽厚"


"《青年论坛》在1980年代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这无疑具有思想史与出版史的意义和价值。 --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 本书""笔底流出的那些亲身经历、鲜为人知,于史无载的细节,极为宝贵。李明华最后畅开笔墨,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他尽到了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丁东"


Author Information

李明华,1949年3月出生于中国武汉。哲学博士,教授。1998年至1999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一年。曾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担任兼职教授。现居广州。

Tab Content 6

Author Website:  

Customer Reviews

Recent Reviews

No review item found!

Add your own review!

Countries Available

All regions
Latest Reading Guide

MRG2025CC

 

Shopping Cart
Your cart is empty
Shopping cart
Mailing List